报告围绕华为数据安全治理框架及实践展开,系统阐述其在数据安全领域的体系构建、实施路径与典型应用,为企业数据安全管理提供参考。
框架构建上,华为数据安全治理框架以全球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基础,整合中国《数据安全法》、欧盟《数据法》等要求,经分解、重组与归纳,形成“三条主线+四级目录”架构。三条主线分别为“数据安全治理”“数据安全实施”“数据安全工程能力”,涵盖11个控制域、30个控制项及84项具体控制措施。其中,“数据安全治理”聚焦顶层设计,包含战略政策、组织流程、意识文化等控制域;“数据安全实施”覆盖数据清单、风险评估及全生命周期管理;“数据安全工程能力”则明确产品开发与运营阶段的工程保障要求,框架聚焦重要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增量需求,与隐私保护治理框架互补。
核心实践方面,华为将框架融入业务流程,形成八大典型实践。组织角色上,明确业务主官为数据安全第一责任人,设置专职管理负责人与机构,分区域识别法规要求;分类分级作为基础,按业务流程分类数据,依影响程度将数据分为L1-L4四级,提供多标签或“就高不就低”两种定级方案。场景化实践中,华为云通过数据安全中心、加密网关等产品,为客户提供敏感数据识别、加密脱敏等能力,助力合规认证;终端云设置10个关键控制点,以数字化内控度量风险;AI数据安全通过建立管理机制、细化分类分级、合规评估保障全流程安全;数据中心采用多层联动防勒索方案,实现备份数据“0”污染;跨境转移通过五步法(识别法规、维护记录、选转移工具、履约评估)保障合规;IT工具则实现分类分级、数据清单、风险评估等功能IT化,支持“一国一策”定制。
保障机制上,华为从多维度强化数据安全。产品层面,将数据安全融入生命周期,实现默认安全能力;人员层面,开展全员意识培训与专业能力提升,明确组织与个人责任;运营层面,依托IT工具与流程,建立三层监督检查机制,通过度量、稽查与审计促进持续改进。同时,华为保持开放,参与标准制定、分享实践经验,持续优化治理框架,完善长效机制。
整体而言,华为数据安全治理以合规为基础、技术为支撑、业务融合为核心,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防护体系,其框架与实践不仅保障自身业务数据安全,也通过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数据安全水平,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据安全治理提供可借鉴的范式。